广东潮汕阮氏陈留远祖,由阮肇公开始,下传31世至阮能公为阮氏第五批人闽始祖。能公长子希颜公官兴化太守,后居莆田黄石。希颜公之子少彰公,官闽县令,后也居黄石,又迁潮州,为迁潮始祖。
(一)陈留——长安——光州固始——(桥东)
(二)阮氏入潮时间在闽国被南唐合并的公元946年前后。
有文物如下:
(三)阮氏1060年前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到浮岗耕田撑船定居。
有浮岗阮氏家庙:
(四)相传北宋后期桥东阮氏有几户迁往涸溪定居,从事贩盐,船运,与桥动相配合,此后一直发展而来。又南宋后期有人从涸溪迁至莲塘新寮并成功定居,发展而来。
(五)民代洪武年间有漾渟公受密诏。秘密保护皇太孙登基。又随建文帝隐遁,后来以身殉职,获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傅诰赠。
(1)漾渟公受密保护皇太孙;皇太孙登基称建文帝。建文四年皇叔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由夺皇位,漾渟公护主隐遁,期间以身殉职,获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傅诰赠。
(2)为防祸殃。瑄公三兄弟离京,后辗转住进潮城。取得潮籍;瑄公以潮人身份中举人,中进士,授京官进京任职。其兄弟族人逐先后卜居浮岗,桥东,两个世系结成宗盟。至宣德元年因瑄公有政绩,漾渟公蔡氏妈作为父母受朝廷敕赠,于是两个世系合建了桥东阮氏祖祠,合祀两个世系祖先。
(3)从一篇传抄的特殊族史资料看一段族史。
明敕封大理寺左评事漾渟公阮公
诰赠太如孺人叱呵慈惠蔡氏妈
漾渟公蔡氏妈系明永乐乙未科进士大理寺左评事讳瑄号荩斋之父母也。公妈生三子,进士公即其次子也。相传当时自南澳迁居潮城,中进士时尚住潮城中,其后进士兄弟三房子孙各择地卜居,长房与三房卜居浮岗,二房卜居涸溪,长房派下子孙又由浮岗移居桥东下路。二房派下子孙有移居意溪,一移盐水坑。族人分居各乡。溯其源俱出自漾渟公`蔡氏妈之后嗣也。为恐后人不知其详,故录此以贻之,俾永为考据。(民国十六年道松抄)。
(4)瑄公逝世之后,安葬于韩江东面官府所赠的高秀尖阮氏墓园,子孙定居涸溪,后又有人迁居意溪,盐水坑。
(5)明天启年间,浮岗阮氏大户捐巨资,建造位于潮城西厢人家前乡的阮厝桥。
(6)潮州大道北段:凤山阮氏始祖墓园。始祖墓园建于乾隆乙已即五十年,公元1785年。从山脚到山顶,面积500多平方米。墓筑在山腰,朝南,碑高约2米,宽大于0.9米,厚相当于0.2米。墓碑高出封土约40厘米。碑两侧三分之二以下有石夹护板,与碑同厚,如对称的祥云,下大上小,硕大的墓碑呈现着从祥云中升起之状。碑前连着石供桌,桌高于0.5米,长大于1.2米,宽大于0.9米碑文以端庄的楷书写,左、中、右分别是左:乾隆旨赠 祭葬 中明诰赠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傅阮漾渟墓 右嵗次乙已菊月榖旦。墓是衣冠冢。墓前有贝灰筑成的平埕。墓前左侧土地之神旁有大柱状石碑,刻“阮氏粮山”四个字,作为山脚祭田的标志。当地人称为阮厝山,将军山。祭田一百多亩,我族人称墓园为百坵田祖山。
1958年大跃进,墓区又带造林,其时又大反封建,墓被平整,碑被弃置。2004年7、8月间前往寻找,贴了悬赏,访问了花园、凤山老人组都说对阮厝山的墓碑有印象,有印象被架在水沟上作桥用了。
改革开放后,我族人找到了原来墓位,做成墓丘,各房族人在冬至日备上香烛供品,前往祭祀祈祷,甚为热闹。
(7)涸溪房于清中期建崇德堂公厅。
(8)涸溪房于清未建阮氏家庙永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