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阮氏的起源与发展
阮氏:距今约3400—3600年前起源于甘肃东南部,祖氏偃氏。
起初阮氏以国为姓,是皋陶氏之后(皋陶:古中东夷族首领,曾为舜掌管刑法的官,后被大禹选为继承人,因早逝未继位)。商代有阮国,是商朝的诸侯小国,起源于甘肃泾川县境内,与周部落相邻。商朝末年,西岐诸侯王姬昌(周文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消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为姓。后来阮姓族人为躲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阮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在陈留阮氏出了许多名士,比如在三国时期的建安七子之一,阮禹;他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和阮籍之侄,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因此陈留阮氏身价大增,特别是在三国两晋这样讲究门阀制度的朝代,陈留阮姓一下子就成为望族。后来,陈留就成为阮氏的一大郡望。陈留郡位于河南开封。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阮姓是天下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居住在陈留郡的阮姓人,又是天下最为珍贵的阮氏贵族,后来,阮姓人特别兴旺发达,因以陈留为郡。
姓氏来源
1、《通志 氏族略》记载:『阮氏,商之诸侯之国,在岐、渭之间,子孙以国为氏。』
2、《千家姓查源》上说:『殷商时有阮国(偃氏,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一带),后被周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姓。』全国各地阮氏人家的老家就在那里。
宗祠堂号
陈留堂。出自春秋时期陈国的阮氏家族长期以来,一直在河南开封附近繁衍,后来成长为望族,河南开封在古代属陈留郡,所以,播迁全国各地的阮氏人家,为不忘自己的祖先出处,时至今日,世代相依相袭『陈留』这一堂号,为阮氏家族树宗立传。
【楹联】1、桃源仙骨(阮籍),竹径高风(阮咸)
2、才称逸骥(阮禹),志区冥鸿(阮裕)
历史名人
西汉时有阮肇。东汉末年有文学家阮禹。晋代有音乐家阮咸。三国时魏有文学家阮籍,其博览全书,尤好老庄,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齐名,所作《咏怀诗》80余首最为著名。南朝梁有目录学家阮孝绪,其年少时遍诵《五经》,一生不求富贵,撰以《七录》,为目录学家。宋代有音乐家阮逸、诗人阮阅。明末有兵部尚书阮大铖。清代有太傅大臣、著名学者阮元,其长于考证,精通经学,曾编纂《皇清注解》、《经籍纂诂》、《十三经勘记》等。
阮大铖(约1587—1646年)明末怀宁(治今安徽安庆)人,字集之,号圆海。万历进士天启时依附魏忠贤,崇祯时废斥,匿居南京;力求起用,受阻于东林党和复社。弘光时马士英执政,得任兵部尚书,对东林、复社诸人立意报复。后降清,从攻仙霞岭而死;一说为清军所杀。所作传奇今知有九种,现存《燕子 》、《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四种。
阮福映(1762—1819年)又名阮映。越南阮氏王朝建立者。庙号世祖。广南阮氏家族后裔。先后求援于 罗(今泰国)和法国,镇压西山起义。1802年即皇帝位,建元嘉隆(亦称嘉隆帝),定都顺化。翌年改国号越南。中国清朝册封其为“越南国王”。在位时,强化大土地所有制,给法国传教自由等特权,出兵侵略老挝、柬埔寨。
阮冈纳赞(Shiyali Ramamrita,1892—1972年)印度图书馆学家。所著《图书馆学五法则》,被认为是图书馆学理论的重要贡献。1933年出版《冒号目录法》,提出对图书分类号码采用分段标记法,只用冒号“:”作为分段符号,因此定名为“冒号分类法”此法后又有较大的修订和发展,为图书馆和文献工作者所重视。
阮公欢(1903—1977年)越南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片小说集《男角四卞》、《两个可怜虫》,长篇小说《最后的道路》、《天亮前后》等。作者“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和强烈的讽刺倾向对后来的越南文学有相当的影响。
阮潢(1524—1613年)越南南北朝时期南朝(后黎朝)权臣。父阮淦(?—1545年)拥立南朝有功,死后,潢受掌权的郑氏排挤。出镇顺化、广南,不断扩张势力。*郑松统一南北后,初滞留于北部。1600年逃往南方与郑氏对峙,为广南国奠立基础。
阮籍(210—1613年)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阮瑜之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若即若离。蔑视礼教,每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然于政事则至为谨慎,“口不藏否人物”,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在哲学上,认为“天地生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达庄论》);又说:“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通老论》)主张把“自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长于五言,《咏怀》八十余首(另有四言十余首),多表现人生的孤独与苦闷,情调郁暗而富于哲理性,对社会亦多有讽刺,然辞语隐约。又工文。《大人先生传》、《达庄论》以老庄思想批判“礼法”。原有集,以散佚,后人辑有《阮嗣宗集》。
阮嘉沼(1741—1798年)越南诗人。生于贵族官僚家庭。官至总兵,封温如侯。黎朝灭亡后,曾被西山起义军逮捕。著有汉文作品《温如诗集》。代表作长诗《宫怨吟曲》描写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和宫女生活的悲惨屈辱,在越南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还著有《西湖诗集》、《前后诗集》等。
阮郎归 1词牌名。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又名《醉桃源》等。双调四十七字,平韵。2 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其前半阕或后半阕,其作引子;其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阮玲玉(1910—1935年)中国女电影演员。原名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幼年家境贫寒。1926年入明星影片公司。1927年在影片《挂名的夫妻》中饰演主角。1929年后主演《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任务》、《桃花泣血记》等影片。1932年后受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相继主演《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香雪海》、《神女》、《新女性》等影片。一生共拍摄近三十部影片,塑造了旧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妇女形象,表演质朴细腻,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遭受诽谤,遗言“人言可畏”而自杀。
阮囊 1《韵府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阮孚,晋时人。后人因自称匮乏为“阮囊羞涩”。2 一种绳床。《宋史*勃泥国传》:“王坐绳床。若出,即大布单坐其上,众异之,名曰阮囊。”
阮四宗集(距今约1800年) 别集名。三国魏阮籍(字嗣宗,曾官步兵校尉)作原集久佚,今流传各本,皆后人所辑。有明嘉靖间范钦,陈德文刻二卷本,薛应旗刻三卷本,万里天启间汪士贤刻二卷本等。别有名张燮刻五卷本并附目录一卷,张刻一卷本,均名《阮步兵集》。近人黄节撰《阮步兵咏怀诗注》一卷,有排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校点排印版《阮籍集》。
阮庭炤(1822—1888年)越南诗人、作家。青年时双目失明,但坚持写作。所作诗文《祭张定文》、《哭潘松诗十首》、《祭南 六省烈士》等,反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还写有长篇叙事诗《蓼云仙》、《杨慈和何茂》、《鱼樵问答录》 等。
阮文惠(1753—1792年)又名阮惠。越南西山起义领袖之一。1771年与其兄阮文岳、弟阮文侣共同领导起义。在打败南、北封建割据集团和罗(今泰国)军事干涉中,曾起重要作用。1787年被文岳封为“北平王”。次年在富春(今顺化)称帝,年号光中,故又称阮光中或光中皇帝。向中国清朝请封,高宗准封为“安南国王”。病卒,子阮光继位。
阮咸(距今约1700年)1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与籍并称“大小阮”。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2 中国拨弦乐器。
阮孝绪(479—536年)南朝梁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士宗。隐居不仕,亲友呼为“居士”普通中,博采宋齐以来公私图书记录,集为《七录》一书,以总结前人目录学的成就,今佚,仅存序文,见《光弘明集》卷三。死后门徒谥为文贞处士。
阮啸仙(1897—1935年)广东河源人,名熙朝,字瑞宗。1921年加入广东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农委书记、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委。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审计委员会主席。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斗争,任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委。是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第六届中央审查委员,后在突围时牺牲。
阮攸(1765—1820年)越南诗人。字素如,号清轩。生于官僚家庭。曾出使中国。著有《众生十类祭文》、《帽坊青年托辞》、《活祭布坊少女文》等,代表越文长诗《金云翘传》。现存汉文作品《清轩前后集》、《南中杂吟》、《北行杂录》等,多残缺不全。作品吸取越南民歌中的讽刺和抒情成分,暴露社会黑暗,对被压迫者表示同情。
阮瑀(约165—212年)汉末文学家。字元瑜,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为仓曹 属。善作书 。又能诗。为“建安七子”之一。作品留存很少。《驾出北郭门行》较有名。原有集,以散佚,明人撰有《阮元瑜集》。
阮氏王朝(简称阮朝)。越南最后一个王朝(1802—1945)。阮福映镇压西山起义后建立,建都在顺化。统治期间,强化专制体制统治,侵略老挝、柬埔寨。1858年法国入侵后,一再出卖国土和主权,沦越南为法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又转为日本控制。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中被推翻。
另外,越南阮姓是中国皇帝赏赐的姓。正史记载“阮姓为当时的贵族姓(显赫的姓氏)。越南王归顺中国时,皇帝赐其姓为阮。”朝代是汉朝:当时讲究氏族大姓;汉末时阮姓确实地位很高,想想竹林七贤就知道了,所以,今天越南多有阮氏姓者。
现阮氏家谱为:福志兴于殿 金仕照延龙 旭华风吉庆 保德子成名。(本20世的每个字都是根据谐音,具体哪个字不确定)
注:信息资料来源于千家姓查源、辞海、百度网、搜狐网、中华全史、中华五千年等
阮氏第九代传人阮延银搜集整理
公元二OO八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