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阮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海之风的个人空间 https://home.ruanchina.com/?10157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阮山虎:一个农民与他的扇面画

已有 391 次阅读2014-1-11 18:40 |系统分类:画龙写凤| 萧山区, 艺术品, 大岩山, 进化镇, 白水

阮山虎:一个农民与他的扇面画
2013年12月17日09:37 | 我来说两句(13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萧山日报
  阮山虎不仅能够动手做扇子,还能在扇面上作画。一把小小的扇子,将形态各异的山水花鸟绘于扇面上,就成了一件艺术品。这就是萧山农民画家阮山虎的拿手绝活。2009年,他的扇面画技艺已被列为萧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汤永海

  初识其人

  一座农家小院依偎山脚,院侧树影婆娑,果实累累,更有新收割的稻谷在院中翻晒,宁静安闲,真是一个静心创作的好地方。一楼小间架着大案板,上铺设毛毡,各色颜料毛笔分摊开来,墙上挂着新近完成的作品《富春新居》,浓浓的墨香携带着青山绿水的悠然山野,扑面而来。

  这就是阮山画画的地方。

  他将这个地方风雅地命名为溪山堂。

  他解释,因为最初的画室位于大岩山麓、白水水库旁,山溪相依,故名。由于景区建设,两次迁址,才落户现在的位置。

  阮山虎是进化镇欢潭村的农民画家,他的拿手绝活是:不仅能够动手做扇子,还能在扇面上作画。一把小小的扇

  子,将形态各异的山水、花鸟绘于扇面上,就成了一件艺术品。由于尺幅限制,在扇上绘画要求画家精心设计线条、墨色和构图,而且中间不能停笔。事实上,有很多大画家能画大尺寸的画,却一辈子也没画出过扇画。正是此项技艺要求之高,所以其扇面画手艺被列为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次听说阮山虎,是因为我所在单

  位要开展梅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设想以绘画的形式恢复失传已久的进化十二景风貌。因为仅存文字介绍,要恢复原型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个人既要熟知进化历史及古迹遗存,还要会画画,结果阮山虎就成了最佳人选。后来,等十二景上墙,我们都感叹选对了人。也是从那时起,我记住了这个人,但无缘相见。几年后,在

  进化镇梅乡书画协会上终得见面,但忙碌间无插话机会。直至今日,相约再三,最后终得叙谈,实属难得。倒不是因为他名气大了摆架子,实在是太忙了分不开身,要么是他已有外出写生安排不得空,要么是村里公务繁忙走不开。

  家父启蒙

  说起阮山虎作扇面画的源起,他提到了自己的父亲。

  他的父亲阮未青是位教书先生,热爱文学,笔耕不辍;阮老先生还喜欢作画,时常在家中摆开纸笔,泼墨挥毫,还曾在1958年出版过画册。

  因为父亲能写会画,逢年过节书写对联,或乡邻有什么吉庆日子书写祝福,都会来热情邀约,在乡邻中很受大家的尊重。阮山虎说,那个时候见父亲在简易的台子上,用五颜六色的笔,画出七彩缤纷的图画,心中也感到异常

  的快乐。父亲的举动,让他有一种向往,也许那时就有一颗种子萌发在他幼小的心田。

  际山虎上小学后,父亲就立下规矩,每天早晨必须写上一幅毛笔字才能上学。用旧报纸折成方格,这就是他的宣

  纸,一本《为人民服务》,就是他的字帖。当别的孩子还在酣睡时,阮山虎已经开始了端端正正的书法练习,因为他相信,不苦练不成材。

  在阮老先生的督促与不厌其烦的示范下,他的毛笔字逐渐刚劲有力,挥

  洒自如。阮山虎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在大大小小的毛笔字比赛中,可没少拿奖,是个“得奖专业户”。这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缘扇面

  中学毕业后,19岁的阮山虎开始做代课老师,并开始接触绘画。当大家都以为他将继承父亲的衣钵,也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时,他却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想画画,想安安静静地专注一致地画画。于是,当21岁的阮山虎听说临浦有一家挂扇厂在招收画师时,他毫不犹豫地去报名应聘,结果马上就被录取了。没想到,这次抉择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他开始成为一名职业画师,真正走上了绘画的道路,也开始了与扇面画的不解之缘。

  能够进厂,随民间画师学画画,这令他十分欣喜。阮山虎不仅全心全意地钻研作画,心也特别活络,经常围着师傅们转圈,他们也都乐意教授各自的本领。他还购买了许多书画方面的书籍,向名家学习,外出写生,向大自然学习,这让

  阮山虎绘画技艺大幅长进。

  扇面画不同于一般卷轴画,画家必须依扇形来构图,因扇有折痕之故,用笔运墨和敷色相对于平整的卷轴画要困难些,而且裱糊过的纸质发生变化,不易达到写意卷轴画那种浸润和明显笔痕的特殊效果。那时,阮山虎画过的最小扇面画仅4至5寸,最大的扇子展开有5米,全程都是趴在上面作画。黑面、金面、白面、牛皮纸、仿古宣等,不管什么材料,他都得心应手。

  但他也意识到,仅靠画师传授的技艺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工艺厂的产品大批量生产,有时感觉自己都变成了一个机械化作业的绘画工具,没有了灵性和激情。于是,为了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上杭州看画展成了家常便饭。有一次,为了观看柳浪闻

  莺聚景园内的现场书画活动,阮山虎看着看着,全然忘记了时间,也忘记自己离家很远。当时已近暮色,回乡的末班车早过时了,百把里地的路走回去是不现实的。摸摸身上不多的钱,只能在西湖边的长凳上熬了一晚。虽然疲乏又寂寞,但啃着馒头躺在西湖边,望着一轮圆月映照西湖,阮山虎却一点也没有觉得可怜,反倒异常清醒与兴奋。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蛰伏的蛹,总有破茧化蝶的那一刻。吸取教训的阮山虎后来改为骑自行车奔杭城,这百来里路程,可得花上一天才能打个来回。每每回到家,都已是半夜时分,筋疲力尽的阮山虎还要把白天的所得再细细回味一遍。难怪家人都戏称,每次外出回来,都像捡到宝似的。

  画山画水画花鸟,这一画就是30

  年。当时扇子的销路非常好,阮山虎渐渐不满足于仅仅专攻扇面画,他开始了摸索怎么才能做成一把扇子,通过不断实践,利用尺、圆规计算出比例。他总结出包括切纸、衬条、裱面等25道工序的制作工序,扇骨制作包括砍竹、劈竹、浸水等等。就这样,阮山虎既会制作挂扇,又会作画,因此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1999年8月,浙江电视台黄金时间节目播出了他的专题报道后,在本省乃至全国很多地方引起很大反响。一时间,上门拜师请教者,络绎不绝,来电求画订购者,源源不断,甚至还有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的客商。

  寄情山水

  进化镇山水秀美,风景迷人。阮山虎为了寻找更多的创作素材,在画遍了周边地区的山山水水后,猛然发现最亲最近的家乡山水竟是最美丽动人的。于是,他开始走进“进化十二景”—大岩山、洪井清泉、青化书屋、欢潭澄碧等,把家乡的美景和家门口的秀丽风光画上了扇面,把家乡的青山绿水画上了扇面。阮山虎的扇面画,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

  而来。画中的家乡让阮山虎充满自豪,也充满了创作的激情。他说他最享受的就是在一片山花烂漫的山谷里,搭起书画案板,任鸟鸣虫啾,阳光灿烂,山风习习,于山水之间泼墨挥毫,酣畅淋漓。四周展露翻晒的扇面,犹如彩蝶翩翩,色彩斑斓。此时,天高云淡,寄情山水,整个身心完全融入一画一世界。

  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自己

  的扇面画,看到进化的青山秀水,参与到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让更多的书画爱好者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丰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此,他一直积极努力着。

  自1982年发起组建“欢潭乡书画爱好者协会”,在乡文化站的支持和引导下,曾邀请骆献跃(现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陆秀竞(现任西泠书画院常

  务副院长)等一些知名画家进行指导。书画社成员跟随这些专业画家,到大岩山写生,或者现场观摩作画及技术指导,大大激发了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激情。当时协作组成员达到三十多人,上至八十多岁的白发老翁,下至十几岁的毛头小子,大家不分长幼辈分,只为共同的书画爱好聚集在一起。后来,随着欢潭乡撤并归进化镇,而进化镇因浙江省

  青梅之乡而闻名,书画社又正式命名为“梅乡书画社”,归镇团委直接管理。阮山虎因为自身的努力和不俗的技艺,被大家推荐为会长。

  梅乡书画社继续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每年春节前,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开展全镇性书画作品展览;与兄弟乡镇的书画交流;参与区农民书画协会的活动。

  赴台交流

  2012年初,接到萧山区农民书画协会通知,为了增进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应台湾台中市雾峰区图书馆邀请,萧山农民书画家于当年5月中旬赴台湾进行书画展交流,并要求阮山虎创作关于萧山题材的书画作品。

  接到任务后,阮山虎思索再三,决定描绘新湘湖。主题一确定,心中按捺不住,他起了个大早兴冲冲地去了湘湖。在湘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走了几个地方,想停下来写生,可是,处处皆美反而觉得平淡了,实在难画,托不出主题。抬头远望,一艘古船猛然入眼,顿觉心中一亮:对呀,最能代表湘湖的,当属八千岁高龄的独木舟。伫立于博物馆入口的石拱桥上,向北远眺:玉砌般的跨湖桥,错落的亭

  台楼阁,在微风中飘曳的垂柳,水雾上静静的青山,碧波中徐徐行进的画舫……这不就是一幅秀美的画卷吗!于是便做了记录,心中,《跨湖桥问舟》便有了雏形。当一切摹写停当时,才发现已是下午两点多,时间过得太快了。人虽饥,心却美,那是创作灵感带来的精神愉悦与兴奋。

  不想过了没几天,区农民书画协会又来电,说最好画一些萧山的特产。阮山虎思索不多,选了杨梅作为题材。一是杨梅在萧山种植较多,历史悠久,闻名的杜家杨梅在唐朝时就是贡品,名声响亮。二是他非常熟悉这种水果,小时候在大岩山中,到了夏至时节,每年总要上山采几回没有嫁接过的野生杨梅,那种酸酸甜甜的感觉和又可充

  饥的经历,在有生之年绝不会忘却。三是这种水果老少皆知,老少皆宜,深受众人喜爱。自然而然,信笔画来、感觉很好,一画就成。赴台画展前在萧山江寺预展时,好几位观展的朋友指着《杜家杨梅》这幅画,打趣地对他说:真想摘来吃!

  在台湾开画展时,台中市社区规划文创学会理事长陈茂祥教授特地按画索人找到他,对他的作品大加赞赏,连声说不错不错,并在画前合影留念。

  台湾之行,无论从人文,历史文化传承,山川风貌,对阮山虎来讲,开阔了视野,感受很多,印象深刻。但最大的感受是海峡两岸一家亲,能用自己的画笔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做一点事,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如今,作为村干部的阮山虎,忙着村里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明清古建筑修复工程,白天忙公事,晚上想静下心来搞创作,可还是有很多乡亲要来询问各种事物,小小画室也总是人满为患,但他还是觉得很充实,因为他离不开这片养育他

  的土地和山水。

  说到这些年在绘画上的成绩,阮山虎谦虚地说,农民书画自娱自乐,难登大雅之堂,大大小小的奖项有很多,不足挂齿。但我们知道,这一路走来有荆棘坎坷,更有花香四溢。2008年,接到上级任务,为纪念

  改革开放30年,展现萧山文化发展魅力,体现历史文化内涵变革,需上交作品。阮山虎根据主题需要,创作了《欢潭》、《茅湾里窑址》两件作品,当时萧山画家的作品里,仅此两件入选画册。2010,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发行的风情小镇画册中,就有他创作

  的《芦茨》、《桃北新村》两幅作品。2012年,《山村清流》更是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美好家园书画展。他的山水画作品,今年又在省级书画比赛中获奖,他也在各级书画交流中,丰满着自己的绘画人生。

  为了不让自己的手艺失传,阮山虎

  这些年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手把手带过的徒弟也有几十人。最让他欣慰的是,一个徒弟考上了绍兴文理学院国画系,一个学生考上了中国美术美院,他们的职业将与绘画相伴一生,也算是自己的技艺后继有人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