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阮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

阮学平的个人空间 https://home.ruanchina.com/?7832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珠玑巷事件

热度 6已有 2149 次阅读2012-5-1 11:35 |系统分类:商界弄儿| 珠玑, 苏妃, 罗贵

珠玑来由

珠玑古巷并非因出产美玉而得名。据记载:南宋时,河南开封祥符许多官员为逃避元人南下迁徙,定居于南雄,因祥符有珠玑巷,遂将这里改名为珠玑巷,聊解思乡之情。

  不过更多史料记载,珠玑巷这一名称的得来,与唐敬宗的珠玑赏赐有关,珠玑巷在唐代时还叫敬宗巷,因有巷内族人张兴七世同堂,唐帝李湛闻听后,赏赐给他们家族珠玑绦环,不久李湛驾崩被赐庙号唐敬宗,敬宗巷为避讳改名珠玑巷,沿用至今。

  今天张兴故居仍在珠玑巷中,珠玑巷的很多后人还感激着唐敬宗的赏赐,然而除此之外,这位在位仅3年的皇帝几乎乏善可陈,年仅18岁的李湛被人合谋杀死于内室。

  珠玑巷由唐敬宗易名得名,但它的开始兴旺则还在李湛之前,其兴衰与玄宗时开挖的梅关古道密切相关。唐敬宗即位百余年前,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开凿大庾岭梅关,把一条崎岖难行的山径开通为能通车马的大道。从那时起,梅关道由于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南北交通顿时通畅,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据梅关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古代称沙水镇,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上升为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驿站。

  由于珠玑巷离古时县城近15公里,距离大庾岭近2.5公里,正好是南下北上的过客路途歇脚处。南下的赶路人从大庾岭过梅关,再走25公里的路到珠玑巷,正好是一日脚程,恰好在日薄西山时分抵达珠玑巷。北上的赶路人从南雄起程行15公里到珠玑巷,如果当日上梅关,在天黑前不一定能翻过大庾岭,因而也暂住下来。所以从盛唐开元而下,尤其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路过珠玑巷的商旅、挑夫日有数千,直到清末粤汉铁路修筑之前,这条路载着珠玑巷兴旺了1000多年。

  许多流传下来的诗词可以印证珠玑巷当时的繁华:曾忤魏忠贤去官的御史、明万历年间的进士黄公辅诗中就曾写道: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清朝同治年间的茂名举人杨庭桂则在《南还日记》里称:古道上行人拥挤,比看唱戏的人还多,走起路来如蚂蚁般缓慢。

珠玑巷事件1                           

  南宋年间,珠玑巷人民曾多次南迁,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有九十七家,三十三姓,南迁冈州大良,即今之顺德市一带。这次南迁的原因诸多传说。市桥谢氏族谱记述苏妃传说如下:

  宋季间,有宫人苏氏,貌美性淫,贪私无已。一夕,上幸宫,失调雅乐,上怒,命下冷宫。时季宋宫禁不严,妃乃潜逃,无人知觉,(引者注:一说苏妃与东宫不合,越宫潜逃)自度不可复入,因扮作游妇,混杂京省,踪迹漂泊,所遇辄投。时有富民黄贮万,系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人。贮万备船运粮上京,遂得至关口市下湾泊船只,备牲酬福。时有歌舞近前,似有献媚之态。万见女貌美,稍有意挑之,女即下船与万言娓娓不己,愿托以终身之事,因载而归。后来上行敕复取苏妃,而不知逃亡矣。上怒,敕兵部尚书张钦行文各省缉访,经年无迹,乃复上准歇,不行追究。不知贮万所遇女子,即苏妃也,己改姓,贮万己纳之为宠妇矣。一日其家人刘壮因隙出走,扬泄弊端,传溢京省。兵部官知此,恐上究因,乃诈谓民违法作孽,会同五府六部所有文武官僚共掩前迹,密行计议,欲芟洗其地以灭迹。伪称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有贼作乱,流害良民,冒挟圣旨准行,以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地方,择地建筑寨所,聚兵镇守,庶国泰民安等事。时贵祖(引者注:即珠玑巷贡生罗贵)有婿梁乔辉,现在京都任兵部职方司,得闻声息,遂遣家人密报。未旬月,部文行批,立令照议,严行迁徒。时始兴郡牛田坊五十八村居民亿万之众,莫不嗟怨惶惶。惟珠玑里居民九十七家,贵祖密相通透,团集商议,以为南方烟瘴地面,土广人稀,必有好处,大家向南而往,但遇是处江山融结,田野宽平,及无恶势把持之处,众相开辟基址,共结婚姻,朝夕相见,仍如今日之故乡也……即签名团词,赴县陈告,准立文案文引,仍赴府告准案结引,立号编甲,陆续向南而行。”

  又小榄麦氏族谱(光绪十九年刻本)记述胡妃传说如下:“溯我族由雄南下之始,据旧谱云;宋度宗咸淳八年九月,祀明堂,贾似道为大礼使。礼成,幸景灵宫。将还,遇大雨,似道期帝雨止升辂。胡贵嫔之兄显祖为带御器械,请如开禧故事,却辂乘逍遥辇还宫。帝曰:平章得毋不可。显祖绐曰:平章已允。帝遂归。似道大怒曰;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乞罢政,即日出嘉会门。帝固留之不得,乃罢显祖,涕泣出贵嫔为尼,似道始还。由是贵嫔出宫,作钞化状,肆行丐食。有南雄保昌县富民张贮万,运粮入京,船泊关口市,备牲酬福。此女下船乞食,衣虽褴缕,而艳异常人。张怜其无依,遂挈归保昌牛田坊。……”以下与罗氏族谱所述同。

  是苏妃还是胡妃?查《宋史·后妃列传》从南宋初的高宗到南宋末的度宗,均无苏妃其人,亦无那个妃子“失调雅乐”被打入冷宫,或“与东宫不合”而潜逃的记载。至于“越宫潜逃”也不合情理。即使南宋时期,临安草创,宫禁条件差些,但毕竟宫禁森严,一个宫中女子私自越宫潜逃是不太可能的。至于胡贵嫔的情况,《宋史·贾似道传》有记述胡贵嫔被贬为尼之事,与小榄麦氏族谱所述同,而贵嫔出宫为尼以后的情况,史书无记述。胡贵嫔流落珠玑巷有没有可能呢?苏妃是不是胡妃之谐音?值得研究。

上述南迁缘由,史书、州()志均无记载,纯属民间传说。从这次南迁的规模和时间来看,确实事出有因,绝非偶然。这三十三姓九十七家结伴南迁的至少有上千人。小榄麦氏族谱记载,单是麦氏兄弟五人“相与挈家两百余口”。可见珠玑巷几乎空巷南迁了,而当时珠玑巷附近的村庄却没有这种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迫使珠玑巷人南迁呢?是天灾吗?天灾受害的不可能只是珠玑巷;是金兵压境吗?避兵也不可能只是珠玑巷。可见珠玑巷人这次南迁是因为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如为首南迁的罗贵,是个贡生,全家南迁男女十九口,其中有家佣八口。象这样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非有特殊事故是不会迁徙的。又从迁徙的时间来看,正月初五告县申请,十六日出发,正是春节,年宵期间,非有特殊事件也不会那么匆促南迁的。这特殊事件很可能就是传说中听说牵动朝野的胡妃之难。作为一种传说,流传了几百年,总非纯属偶然。史书不载的原因,可能是因此事在封建礼教下,事关宫禁,官方正史讳而不谈,避而不记,所以便流为民间传说了。明代西安府同知梁维栋是南海人,“天启乙丑年(1 6 2 5)解绶归来,自号空空子,曾多次往返梅关,涉历浈水,顾盼珠玑”(圣堂族谱序)他对珠玑巷是比较了解的,在《珠玑怀古诗》中有“恨少贞珉传往事,满途燕雀语”之句。这“恨少贞珉”的往事隐约指的可能就是宋妃之事。清·潘兰皋《珠玑巷诗》有“停车数问当年事,父老低徊感慨同”之句。这个为父老所低徊感慨的当年事,指的可能也就是宋妃之事。

 

珠玑巷事件2

珠玑巷人南迁最突出即是南宋罗贵南迁事件。因为这个事件,各家谱族谱,多有记载,但差异甚大,如年代即有绍兴、绍定、开禧、咸淳各朝的记载,本文即论及此次迁移的时代和路线。

罗贵事件是南宋初年大迁徙

罗贵事件据黄佛颐《珠玑巷民族南迁记》引《东莞英村罗氏族谱》手钞本:宋代间,有宫人苏氏,貌美性淫,贪私无己。一夕,上幸宫,失调雅乐。上怒,命下冷宫,时宋宫禁不严,妃乃潜逃,无人知觉,自度不可复入,因扮作游妇,混杂京省,踪迹飘泊,所遇辄投,时有富民黄贮万,系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人,贮万备船运粮上京,遂得至关口市下,湾泊船只,备牲酬福,时有歌舞近前,似有献媚之态,万见女貌美,稍以意挑之,女即下船,与万言娓娓不己,愿托以终身之事,因载而归。后来上行敕复取苏妃,而不知逃亡久矣。上怒,敕兵部上书张钦,行文各省缉访,经年无迹,乃复奏,上准歇,不行追究,不知贮万所遇女子,即苏妃也。已改胡姓,立为宠妇矣。一日,其家人刘庄因隙走出,扬讠曳弊端,传溢京省,兵部官知此,恐上查究,乃诈谓民违法作孽,会同王府六部,所有文武官僚共掩前迹,密行计议,欲洗其地以灭迹。伪称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有贼作乱,流害良民,冒挟圣旨准行,以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地方,择地建筑寨所,聚兵镇守,应国泰民安等事。时贵祖有婿梁乔辉,现在京都,任兵部职方司,得闻声息,遂遣家人密报,未旬月,部文行批立令照议,严行迁徙,时始兴郡牛田坊五十八村,居民亿万之众,莫不嗟怨惶惶。惟珠玑巷居民九十七家,贵祖密相通透,围集商议,以南方烟瘴地面,土广人稀户必有好处,大家向南而往,但遇是处江山融结,田野宽平,及无势恶把持之处,众相开辟基址,共结婚姻,朝夕相见,仍如今日之故乡也。众议而相语曰:今日之行,非贵公之力,无以逃生,吾等何修而至此哉,今日之德,如戴天日,后见公子孙,如瞻日月,九十七人即相誓曰,吾等五十八村,居民亿万之众,而予等独借公之恩,得赖逃生,何以相报。异日倘获公之福,得遇沃壤之地土,分居安插之后,各姓子孙,贫富不一,富者建祠奉祀,。贫者同堂共餐,各沾贵公之泽,万代永不相忘也。世世相好,无相害也。即益名团词赴县陈告,准立文案文引,乃赴府告准案结引,立号编甲,陆续向南而行,所有案卷文引,备列于后。绍兴元年(1131)仲冬望后志。

一、赴始兴县告案迁徙词

牛田坊十四图珠玑村贡生罗贵,居民麦秀,李福荣,黄复愈等,团为赴难,俯乞文引蚤救生灵事,贵等历祖辟住珠玑村,各分户借,有丁应差,有田赋税,别无亏缺,外无违法,向恶背良,为因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及今奉旨颁行取土筑作寨所,严限批行,下民莫敢不遵,贵等思得近处无地堪迁徙,远闻南方烟瘴地面,土广人稀,田多山少,堪辟住址,未敢擅自迁移,今备签九十七名,历情赴大人阶下,伏乞立案批给文引,经渡关津岸陆,俾得路引迁移,有地安生,戴恩上词。绍兴元年(1131)正月初五日词上。

知县严统化批准申太府施行。

二、赴南雄府告案给引词

始兴县牛田坊十四图珠玑村岁贡生罗贵,居民麦秀、李福荣、黄复愈等,连名团为逃难,俯乞文引蚤救生灵事。贵等历祖辟住珠玑村,各分户籍,有丁应差,有田赋税,别无亏缺,外无违法向恶背良。为因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及今奉旨颁行,凡民莫敢不遵。贵等团思近处无地堪迁,素闻南方烟瘴地面,田多山少,堪辟住址,未敢擅自迁移,今开居民九十七人,团情赴大人阶下,伏乞立案,批给文引,经渡关津岸陆,度众生早得路迁移,安生有址,沾恩上词。绍兴元年(1131)正月初十日,团词人罗贵等。

三、知府钟文达批词

查得贡生罗贵等居民九十七人,原系珠玑村属人也。词称迁移之故,行虑集兵之扰,非有禁过之例,准案给引,此照通行,方至止处,即传该掌官员,告下复引,毋遗。吏房书吏黄英茂行。

四、计开赴难团词人九十七名

1.罗贵2 .麦秀3.李福荣4.李应元5.伍悦6,吴孟魁7.谭君可8.张汝学9.冯彦彩10.冯三才11.陆道思12.梁淮13.麦信可14.吴仲贤15.黄复愈16.陆以信17.曹一常18.郑一元19.周彦才20.谭广信21.冯元昌22.胡汉瑞23.高易思24.黄义25.何大参26.陈世卿27,黄可润28. 周观达29.赵世常30.梁弘益31.周君义32.陆云远33.苏汝卿34.高子启35.胡胜章36.蔡春泽37.吴国礼38.欧以信39.陆润成40.文可大41.黄仲贵42.谭文广43.黎人杰44.李伯宗45.李德裕46.黎元海47.吴永奇48.赵汝荣49.湛英奇50.黄文富51.蔡二齐52.冯大泽53.李子龙54.黄天挺55.梁淳化56.何汝祥57.黄悦中58.伍之露59.卢明运60.郭子交61.黄秀系62.阮可益63.区孔道64.高远65.汤佐66.冯道立67.黎圣进68.李圣悦69.冯元泽70.陈子龙71.谭广孚72.周伯通73.陈世兴74.谢忠卿75.黄圣永76.陆荣泽77.黄文礼78.黎文达79.何鹏羽80.廖德举81.吴仁礼82.黄棠83.何一里84.伍显才85.温大化86.尹中奇87.黄元生88.陈世道89.李子才90.冯元愈91.黎成初92.麦全93.冯德恩94.周子逵95.曹元瑞(按此本只记95人,二人未记。)

五、珠玑村三十三姓九十七人流徙铭

珠玑流徙,罗湛郑张,尹文苏谢,陈麦卢汤,温胡赵伍,曹欧李梁, 吴冯谭蔡,阮郭廖黄,周黎何陆, 高发其祥,九十七人,开辟烟瘴,三十三姓,永镇南方,子孙万代,为国栋梁。文经武纬,愈远愈昌。

六、本府文引

岭南道南雄府为逃难给引早救生灵事,本年正月十三日,据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十四图珠玑村,贡生罗贵等连名呈称前事,内开:为天灾人祸,民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及今奉明旨颁行筑土设寨所,因思近处无地堪迁,远闻南方烟瘴,地广人稀,堪辟住址,未敢擅自迁移等情到府,据此案查民贡生罗贵等九十七名,案非恶孽民氏,为此合就行给文引,批限起程。凡经关津岸陆,此照通行,毋得停留阻禁,方到此处,合应行赴该府州县属立案定籍,报文寅尉造册,转报施行。绍兴元年正月十五日,给限四月二十日。吏房书吏黄茂英行。

即于是年正月十六日,携长男大用,次男利用,三男巨用,四男期用,五男曦等及同文引九十七人,向南而来,四月二十六日,方至冈州大良都古朗等村,凭土人龚应达接歇数日,乃会同齐人九十七名,赴州县告案,立借缘引。凭土人龚应达保结。

七、赴冈州告案立借緑引词

为逃难案生团情事:贡生罗贵,居民麦秀、李福荣、黄复愈等,原籍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十四图珠玑村,贡生罗贵等陈情,俯乞立案,安广州、冈州、大良等处定籍,安恤生灵,上缮国课事。贵等祖历辟住珠玑村,各姓开分户借,有丁应差,有田赋税,别无亏缺,外无违法向恶背良。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及今奉旨颁行取土筑设寨所,严限批行无遗等因,近处无地堪迁,远闻南方烟瘴,土广人稀,堪辟住址,未敢擅自迁移。本年正月初十日,赴府立案批引,严限正月十六日起程,沿途经关津岸陆,此照通行,于本年四月二十六日,来到邑属冈州大良都古朗甲朗底村,盘费乏尽,难以通行,借投土人龚应达草屋,未敢擅作窝兜,百口相告签名粘引,固赴冈州大人阶下,俯乞立案,安插各处,增图定籍,保恤生民,仍乞批执照緑引施行,庶子孙万代,戴恩周极上词。绍兴元年五月初六团情贡生罗贵等叩呈。

八、冈州知县李丛芳批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贡生罗贵等九十七人既无过失,准迁移安插广州、冈州、大良都等处,方可准案增立图甲,以定户籍,现辟处以结庐,辟地以种食,合应赋税、办役差粮,毋违,仍取具供结册,连路引缘赴冈州。

九、罗贵等之供给

绍兴元年( 1131)正月十三日,团情贡生罗贵等居民九十七人,蒙州官准案,逐一编定新图,开报排里,分住各村,具结报投州应造册务。大良都古朗底村开图居民新增都图,以定户籍借。新充新图一甲里长罗贵,里排麦秀、李福荣,黄复愈,黎孔昭,吴孟魁、何大参、郑一元、胡汉瑞、赵世常等,今相与结为奉上明文行勘攒造黄册事,贵等原系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十四图民籍。原住珠玑巷,为因天灾地劫民荒,及今奉旨颁行取土筑设寨所,严限批行,贵等备开九十七名,团赴本府蒙案批引迁移,来到邑属大良都古朗甲朗底村,下担歇脚,备情赴台,蒙准议增立图,编立十排格眼该掌约束九十七人,各辟土以种食,辟草以结庐,聊为窝兜,今蒙上取具供结应造册务繓引等因,遂一遵依,合同里排人户各备开单情由,逐一分勘,中间并无隐匿,如虚甘罪,所供是实。

十、单开供状

立供状系南雄府岁贡生罗贵,年方四十六岁,系南雄府始兴郡保昌县牛田坊十四图民籍,住沙水村珠玑里,奉例告案批引迁移,来到邑属冈州大良都古朗甲朗底村,盘缠乏尽,难以通行,结草歇脚,备情赴州,蒙准批以增图立甲,以定户籍开辟新图,结草为屋,种蔬为日食,随时度活。今蒙上司明文行勘攒造黄册等事,罗贵户充新图第一甲里长,今将本家新收丁产,逐一开报,中间不敢隐瞒,如虚甘罪,所供是实。

1)计开男女人丁

家男五口,男子未成丁四口。本身年四十六岁,长男大用,年方二十六岁;次男利用,年方二十二岁;三男巨用,年方一十八岁;四男期用,年方一十五岁

男丁未成丁一口、妇女一口,阿郑年方二十岁,家仆二名:林昌、张进陛。

仆男未成丁三口:阿达、阿禄、阿胜。仆妇二名,仆女一口。

2)新收山塘田地共二十一亩二分二厘一毫。纳米六斗四升三合二勺四抄。一田土名朗下底,一号共一十九亩一分二厘二毫,六斗二升二勺三抄。一民田每亩三升,则加耗二合一勺计,一民地士名高处地,税五分五正,一升六合一撮,一民塘每亩五升,则加米三合一抄,一塘土名山子下,税四分,米二升一合四抄

计开草屋主间,草牛二头。

罗贵事件的性质

从上述东莞英村《罗氏族谱》 手钞本,可知罗贵南迁事件有如下特点:

1.罗贵事件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迁徙行动。是由大家集体研究,集体签名,共同发誓的集体行动。

2.是由知识分子贡生水平的领导人主持工作的集体行动。贡生是准备入仕途人才,是乡间品学兼优之士。

3.行动是官府支持的,发有通行证,联系官府证明文书,并层层予以关照的迁徙行动。一到达目的地,即新立图甲。

4. 止有当地人仕招呼,如到古朗受土人龚应达接歇数日,幷且愿为他们保结。

5.这次集体迁移是以家庭为单位,97人即97家。多属有农业知识的,有劳动力的家庭。如罗贵即有男仆5人,女仆3人,故生产力很强的。新收田地塘坡21亩,是够他家口粮的,即上升为地主也很有条件。

6.这些迁民是具有不怕困难和甘冒风险精神的。是一种逃生的行动,故互相扶持,团结一起的集体行动。

7.迁移前是经过调查研究的。以南方烟瘴地面,土广人稀,必有好处田多山少,堪辟住址。

此《罗氏族谱手钞本》中,亦每与前谱不同,如批发路引年月,钞本作绍兴元年,而旧本作绍定元年,显为传钞之误。因按新会良溪《罗氏族谱》云:始祖琴轩(即罗贵)自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 ),因避苏妃之难,由珠玑巷迁新会朗底,即良溪也。又英村《罗氏族谱》亦云:宋绍兴元年,琴轩始居冈州朗底村,生子清之,清之生翔,始徙居东莞英溪,时绍兴二十八年(1158)。明代陈琏《琴轩集·宝安罗氏族谱序》云:宝安之罗为邑着姓,其先南雄人,当宋南渡后,有讳某者始来宝安,乐英溪山水之胜,因居然。七世孙亨信,由邑亨庠生登永乐二年(1404)进士。亦可证明罗贵来朗底村是在南宋初年,而不是在南宋末年。

罗贵迁移的补充资料

在珠江三角洲各地族谱中,有不少材料可以补充到罗贵事件上来的,择要列举如下。

1.罗贵具体迁徙情况

新会拢水都莲边里《麦氏家谱》载:以竹结筏,浮浈水而下,至连州水口,遇风筏散,溺死男女无数,至广属香山县黄角、大良,各投土人草屋安歇,分寻居住,成聚落焉。麦氏有五弟一妹及同族二百余人,始居黄角。

2.冯天诚、龚应达等保结赴县

《麦氏家谱令》有载:是年三月十六日,同文引等九十七名,幷亲眷附行甚众,二十六日至香山县、冈州、大良,凭土人冯天诚接歇数日,会同来人赴县告案,立籍缴印文,冯天诚、龚应达等保结赴县。

3.《小榄麦氏族谱》(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云:乃告有司给路引南徙,时保昌严县主备申南雄府钟文达立案,批发路引,我祖必达公兄弟五人,相与絜家二百余口,于咸淳九年二月十六日起程扺广州,五月十五日至香山黄旗角乡。未几,遂分居各属。

此处与前谱记在绍兴元年大异,必有一误。因相距达142年之巨也。故该谱作者即指出此处记载有错。即苏妃事应为绍兴年间之事,不能混入咸淳年间胡妃事中

上记后小榄《麦氏族谱》(光绪十九年本)引东莞张璐《桑梓识佚续编》,亦说苏妃是宋理宗时事,该谱亦同意此点,并加论证。

1)麦氏祖必达公兄弟五人必荣、必秀、必达、必瑞、必雄南迁,揆厥时势当不离南渡后绍兴间者为近,决不在咸淳间时也。

2以别房冲霞谱考之,则伊始祖遁涯公,由绍兴六年( 1136 )避乱而至,我五必公之来,应与同时。若来自咸淳九年(1273),则后六年而宋室迁矣。子孙即为元人,何以各谱数传后尚称宋人耶?

3沙头房旧谱称南雄遭变,必秀公在雄先逝,挺芳公随伯叔南来,则其墓应在于雄。今西郎有五必公墓,惜四必墓碣不存,惟必秀公墓石无恙。中题宋故麦必秀公墓,左题时德佑元年乙亥(1275),右无立石人名。考其时乃在咸淳九年后两载,此墓或扶枢来葬,或葬衣冠,或公实至广州而卒,基墓石亦重修之日所立,故无立石人名,定非卒时初葬之岁,此不足援以为咸淳九年南下之证也。

4沙头房旧谱载必秀公第七传奋雷,任宋阳江。此条亦有旁证,如《五山志林》即说:麦奋雷宋咸淳间进士,则其祖当为南宋初人。按麦必秀即罗贵97人团中第二名麦秀(据黄佛颐,1957 ),显为当日迁民为首者之一。

5按我揽旧谱,载黄角有宋故六九秀才墓,碑刻宝庆元年(乙酉,1225)十一月丙午,葬于武山之原,则五必公南来,必在宝庆之前。若在咸淳九年不传在六九公四十九年之后乎?此段六九秀才即麦必达第四子。

6五必公诞生约在北宋元丰、元佑间,各谱所载仕宦科名多于徽、钦、高三宗之世吻合。则五必公南迁应与遁涯公同在高宗绍兴初年矣。故云:咸淳一说,或后世传闻之误。

《小榄麦氏族谱》载:麦必雄,字尚信,弱冠从诸兄迁徙,一旦复归南雄,后再至广州,居新会,帝昺时,出谷娠济。则必秀兄骸骨归葬南雄,亦有因焉。又载:麦必秀,字尚义,登宋政和丙申乡贡,宣和二年,授江西南康县知县招讨尉,由南雄始迁南海麦村,子个,淳熙戌戊进士,官兵部郎中,此段亦可证麦氏南迁为南宋初年,而非咸淳九年也。

4.番禺市桥《谢氏族谱》云:赴始兴县告案迁徙词后年号作开禧元年正月初五日,团词人陆圣,罗贵等九十八人’”,则亦距前谱作绍兴元年正月初五日达74年,亦必有一误。团词人陆圣,即罗氏谱钞本中的陆润成,冯氏谱中的陆闰成。可见各谱传钞时多有错误。

罗贵同行九十七人家考

罗贵同行九十七人家各谱所记不同。兹分述各谱特点如厂:

1.市桥《谢氏族谱》所记特点。

据市桥《谢氏族谱》手钞本所记有如下特点:

(1)为首非罗贵而是陆圣,次罗贵。人数亦非九十七人,而为九十八人。

(2)有八人为罗谱所无:罗元鼎、黄志经、陆世珍、罗之贮、罗悦秀、黄生远、冯因条、陆圣。

(3)称冯彦彩为马彦,麦信可为麦超,谭广信称广作,高易思作易昌,黄义作黄义全,何大参作何彦,黄可润作沙润,赵世常作赵峰(误),梁弘益作孔益(误),蔡春泽作叶春泽,欧以信作高以信,陆润成作成,文可大作可泰,李德裕作德誉,黎元海作元满,湛英奇作奇英,蔡二齐作三齐,黄天挺作大挺,梁淳化作化道,黄悦中作悦志,卢明远作明达,郭子交作子文,黄秀系作至系,高远作吕远,汤佐作仁佐,元泽作元举,黄圣永作圣作,廖德举作德峰,吴仁礼作仕礼,何一里作一星,伍显才作显,李子才作子材,周子速作子达。麦秀作麦舜。

备注:互联网摘录

 

 


路过

雷人
1

握手
4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阮汉先 2012-5-1 14:30
我知道的好像是35个姓共97户人,如今韶关南雄珠玑巷壁上仍有石刻记载。其中的确有阮姓人阮可益。
回复 阮仕杰 2012-5-3 14:56
很多地方有珠玑巷的,是怎么回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