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3893|回复: 0

    壬辰年中华西王母故里拜祖大典在泾川回山王母宫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6 07: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记:今年的9月3日(农历7月18日),相传是西王母的诞辰日。素有“王母故里”美誉的甘肃省泾川县举办“壬辰年中华西王母故里(泾川)拜祖大典”。甘肃泾川县是西王母的诞生地和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始建于西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的王母宫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 泾川王母宫“西王母信俗” 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为国家级4A级景区。
    ) j% o: R' l' P1 X3 d* s# R+ W
    中华西王母故里(泾川)拜祖大典隆重举行 0 H7 Q  h+ S  G1 B+ j4 P9 z1 ~  d

    7 E4 a1 g6 q/ e& i 9月3日(农历七月十八),相传是西王母的诞辰,素有“王母故里”之称的甘肃泾川县举办“壬辰年中华西王母故里(泾川)拜祖大典”,台湾信徒在泾川县寻根祭祖,与大陆民众一同拜祖,传承华夏文明。参加本次大典的来宾不仅有当地的民俗研究者、文化工作者、企业家,还有来自河南、黑龙江等省以及台湾的信众和研究者共计1000多人,还有当地及周边信众10000多人。
      H/ \* S3 e2 x: m! |* X
    8 ^7 r. }4 s, @$ S( G. ?& U   甘肃泾川县是西王母的诞生地和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始建于西汉元丰元年(历时2122年)的王母宫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目前为国家级4A级景区。3日,甘肃泾川县启动“王母故里佛道胜地”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节。台湾松山慈惠堂大陆交流主任郭清秀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台湾信徒认定泾川县就是西王母的“故里”。5 C  A: r! Q7 H8 ^9 u
    6 I! g9 x: _. v7 ?- H/ J7 Y# a
      郭清秀说,泾川西王母宫的重建,是由他发起台湾信徒捐资修建的,他也因此从1994年至2010年常住泾川县,负责重建工程的监管等工作。他说,台湾至少有3000家大大小小的寺院和庙宇供奉西王母,当地祭拜王母的时间和议程与大陆是一致的,而且在研究西王母文化方面两岸联系非常紧密。
    2 W: s1 _/ f  z- A: l  K0 @5 G6 a  Y9 ^! t- J
      当天上午9时50分,祭拜西王母大典开始。仪式共分为九项:5 ]9 D! q5 S, S6 J) N
      一为放盛世礼炮;二为击鼓鸣钟(击鼓九通,鸣钟三响);三为敬献花篮;四为敬献寿桃,由“七仙女”依次敬献;五为净手上香;六为行施拜礼;七为恭读拜祖文,由甘肃民俗学会副会长王知三恭读祭拜文:“母娘慈悲,天下安详;众心归一,齐奔小康;一国两制,两岸共勷。昭告我祖,佑我家邦。”第八项为乐舞祭拜;第九项为中华西王母故里拜祖大典礼成,瞻仰西王母圣像,拜谒西王母。
    8 h8 j' n" z% D/ r   曾经参加台湾祭拜西王母大典的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会长张怀群说,他到台湾文化交流,被尊为贵宾,认为西王母的“娘家人”来了。他说,泾川民间祭拜西王母从宋代开始已1044年。1989年,郭清秀在大陆走访认定泾川回山王母宫遗址才是西王母发祥地,之后每年均有台湾信徒到泾川县寻根拜祖。& q2 B1 C$ r' N$ G1 u

    9 a" |- C% ~# R   此次祭拜大典活动之后还有道士诵经法事、民众秦腔表演等,普通民众也可进宫上香。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和浓浓的香烟环绕在西王母宫所在的回山,在绿树映衬中显得庄严神秘。
    ; k: ?4 T5 k/ s) z# `4 |, P  J$ j, ^. {
     在礼炮和钟鼓声中,大典拉开帷幕,参加者向西王母圣像敬献花篮、上香,虔诚地鞠躬致礼,表达对西王母的崇敬之情。装扮成“七仙女”的女子一个个手捧“仙桃”、“寿桃”敬献在西王母圣像前的神案上,恭祝诞辰。恭读拜祖文后,演员们用音乐、舞蹈的形式,再现了当年的神话故事,让观众们重温了西王母的神奇。
      ?' I$ {6 G6 \, S
    ; C1 D3 R3 D5 d: V  西王母是戎族首领7 c; L% ^' W6 x

    9 n6 O3 q/ L$ U% s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记载,西王母是西部的一个古国:“觚(gu)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词源》解释:“戎或西戎是西北诸古代民族的总称”。现存的宋陶谷《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说泾州“是邦也,压泾水之上游,控西戎之石坠,土宜菽麦,俗习骑射”。 吴晗则一语说清了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代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9 _$ S) E2 h! ^

    2 g8 ^$ N. V3 }' i6 d% K- }平凉泾川是乌氏戎领地,庆阳是义渠戎领地,大荔(今陕西大荔)是大荔戎领地。戎即西王母,泾川应当在西王母戎族生活过的地域之中。
    : y% e* }5 g0 `5 k4 w1 k3 A' N9 k
    # x  J4 q- p8 C) D古文字对于西王母的记述充满想象,如描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世人多认为这是神话西王母的形象,实际这是戴着虎面具的西王母,因西王母部族图腾是虎。西王母时代,首领借巫术治世,首领行大巫师之职。每当上朝时,穿戴其民族图腾动物皮毛和面具的衣冠,以增权力和威严。虎齿蓬发是面具、豹尾是皮衣,也叫章服,这与中原历代皇帝多以动物皮毛、羽毛图案作衣冠之饰,或把中原民族图腾龙绣与蟒袍之礼制是一致的。3 O* S* z. ]- x5 z
    4 d: V3 K4 y4 @* B7 U. j* s& s" `
      西王母是神话系统' n. ]% ^( S3 O# [

    6 w; s6 }. [, t* U* c5 r3 ~& _$ S9 q) r西王母神话为人熟知的有西王母蟠桃会、嫦娥奔月、西王母瑶池、西王母会东王公、昆仑山铜柱、西王母玉楼十二重、三青鸟、后羿射日、羿请不死之药、七仙女、牛郎织女、董双成、天仙配等。: v! Q/ z0 y% i

    & j: r9 V8 a! a0 j2 H/ Y% M# e《嫦娥奔月》激发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驾驭着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的创意在西王母时代就完成了,西王母神话在几千年前就开启了中国人科学思维的法门。
    - X# e6 g, K& K, a+ ^! r4 Y0 z' M  r. n! P* V
      西王母是道教女神
    ! L/ H  k/ i# I7 y
    : h' ]+ x# x' ]+ g* G' K道教出现于汉代,道教概念中的西王母,是元始天尊与太元玉女血气相通后,派生出阴阳两种灵气,其阳气的神灵是东王公,阴气的神灵是西王母。阴阳二气按着一定的规律,养育天地,化生了人间万物。 道教认为,西王母位配西方,三界十方所有成仙得道的女子皆由她管辖,其神格仅次于三清。- V# \* F& I- p

    1 t$ z( `- o1 J2 X1 |+ A4 y) [' _据《集说诠真》载,西王母俗姓侯或杨,名回,字婉姈(ling)或太虚。道教是一个神、祖同尊的宗教, 西王母实际上是作为祖先、作为神人的一个综合历史文化遗产。  
    3 G$ E) n, g3 y8 L( n0 `) u# _" `' _! c- i
      西王母是民俗中的王母娘娘
    / h7 ?7 {+ S: W; Z* _) N, a: c
    % i) F: _. y- @, s5 `西王母民间信仰是西王母民俗的核心体现,它是民间因西王母的曾经存在而形成的相关记忆和纪念意识,通过口头文学把民族、神话、宗教、文艺、历史的西王母的各种信息、文化元素揉和在一起,打乱学科,错落时空而形成的妇孺皆知的王母娘娘大传。泾川有始于宋天宝戊辰年(公元968年)至今1040余届的久盛不衰的西王母祖庙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泾川全体民众与信徒共同参与祈福纳祥。平时和庙会之外的节日,民间有意无意间对西王母的纪念也从未间断。 西王母民俗最显著的特征有祖祠、宫庙、庙会、祭祀、朝拜、朝觐、纪念、祈求、寄托、祖先崇拜、特别崇拜、心理崇拜等物质文本存在和程式性、俗成性的民众参与活动和心理需求愿望。民间西王母信仰主旨是祈求长寿幸福、国泰民安,同时对西王母又长期存在着祖先崇拜意识。  ) r* O2 b4 e( P5 Y; ^0 V8 _+ ?

      ?' Q9 d$ V+ Z/ |, z8 R西王母是文学艺术的题材和主角
    ' ~& ~, |2 ?# \+ L! x2 w- @! w: c' F8 P3 f: v- M# e' ]
    从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到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从班固、曹操、曹植、李白、李贺、李商隐、苏轼到谭嗣同、梁启超,从毛泽东、鲁迅、陈独秀、闻一多到郭沫若、吴晗、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凡古今所有大文豪、古今所有作家,几乎都描写和引用了西王母、昆仑。
    1 q5 P- j# h! i' M! c6 A
    & P7 N0 r/ F, ?# N' `从《诗经》到《四库全书》,从春秋战国到现代,西王母始终是重要的文学题材和主角。
    " f, D' q; n* Q% n9 X- B. R; w2 [; a3 F) K) n
    在艺术方面,有春秋战国以来的青铜器、石刻、画像砖、壁画、雕塑、木刻、民间画、年画上的西王母题材和因此产生的飞天、奔月、入流等造型艺术形象。在现代,则影响了电影、电视、卡通、动画、现代数字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大量作品,戏曲表现西王母更是一枝独秀。
    % ~; D# f) E4 ^" ^  F
    - `. u7 r% d( ^+ U# i9 G把古今文艺作品中的西王母题材和引用归纳到一起,是一座早已存在的巨大的文艺宝库。但如《西游记》般的西王母题材的文艺作品,绝不是西王母历史的考证依据,也不是神话、道教、民俗西王母,就是文学艺术。
    5 J" b' I/ m: B4 J, ]
    ) J8 V3 E9 i9 b3 A% S农历七月十八是西王母诞辰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大批各界人士前来王母宫祭拜。
    # F+ a0 `2 {; A  @, ~' K8 u8 X1 m7 e/ B9 i
    本次大典由甘肃省民俗学会、西王母研究院、中华(世界)阮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皇甫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哈尔滨市满族联谊会、黑龙江省金上京文史研究会、黑龙江省伯都讷文化研究会、黑龙江省五国城文化研究会、黑龙江省渤海文化研究会、甘肃关陇民俗学会、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泾川县文体广电局、泾川县旅游局、泾川县王母宫景区管理局、台湾台北松山慈惠堂等单位主办,泾川县文联、泾川县作家协会、泾川县书法家协会、泾川县美术家协会、泾川县摄影家协会、西王母书画院等单位协办。
    * z" Y: V4 v6 ]. ]4 S8 n; p
    & k0 U8 q; e# o4 y( R据悉,敬拜人文始祖西王母的活动已有2000余年历史,收入《全唐诗》的胡曾的《回中》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 “武皇”、“几烦龙驾”  指汉武帝, “躬祀” 指汉武帝“ 到泾州”躬祀西王母。“回中”、 “青鸟”是西王母国地名和文化符号,回中也是泾州的古名。从汉武帝在泾州躬祀西王母始, 至今确有2000余年历史。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印发国发〔2008〕19号文件,确定甘肃泾川王母宫“西王母信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为民俗类,序号992,编号&#8553-85)。
    ; n/ T  h; I  B& P/ t& {* n' h* h6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