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5491|回复: 18

    征集与阮姓相关的典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8 08: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宗亲  各位热爱阮姓文化的朋友们:
            阮姓文化研究会已经成立,阮姓文化研究工作当从发现、挖掘开始,继而整理、提炼,才能升华到文化的高度,作为每一位阮氏裔孙,有义务、有责任为阮姓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阮姓成姓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众多,其中许多典故脍炙人口,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俞古决定广泛征集与阮相关的各种典故,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踊跃供稿。
            本帖不需要无意义的灌水,只要求切合本帖的跟帖与评论,谢谢配合。

    评分

    参与人数 2贡献值 +25 收起 理由
    阮志坤 + 15 赞一个!
    阮万涛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8 08: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广大宗亲积极参与,广泛挖掘整理有关素材,踊跃供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21: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阜阳阮俞古 于 2013-5-29 07:29 编辑

    未能免俗

           未能免俗,典故名,成语,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古时习俗,七月七日晒衣,阮咸家贫,无欺可晒之物,挂出犊鼻裤充数,自称“未能免俗。”后遂用“未能免俗、俗未免”等称没能摆脱社会惯例,仍按习俗行事。
        拼音
            wèi néng miǎn sú
           典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阮咸)步兵(阮籍曾任步兵官职,故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编辑本段释义古时习俗,七月七日晒衣,阮咸家贫,无欺可晒之物,挂出犊鼻裤充数,自称“未能免俗。”后遂用“未能免俗、俗未免”等称没能摆脱社会惯例,仍按习俗行事。以“七夕犊、聊晒犊、南阮贫、阮家贫、阮郎贫、阮囊羞涩”指贫寒。
    编辑本段示例【未能免俗】陆游《自诒》诗:“无可奈何犹食粟,未能免俗学浇蔬。”赵秉文《送宋习卿》诗之二:“未能免俗聊从宦,还望狐云忆旧访庐。”元好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诗:“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俗未免】蒲松龄《沁园春·病中》词:“俗未免,是回肠如水,百折犹东。”
        【七夕犊】蒲松龄《代孙子敬与王丕哉启》:“数椽蜗舍,仍人傍西城;七夕特,聊分北阮。”
        【聊晒犊】蒲松龄《为毕振叔与韩履生启》:“若小儿贫如南阮,聊晒犊裩;瘦似清郎,频移革带。”
        【南阮贫】张叔伦《旅次寄湖南张郎中》诗:“闭门茅低偶为邻,北阮那堪南阮贫。”查慎行《秋怀》诗之五:“望衡对宇雅相亲,南阮才高不讳贫。”
        【阮家贫】王维《郑果州相过》诗:“中厨办粗饭,应恕阮家贫。”司空曙《闲园即事寄公》诗:“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
        【阮郎贫】李商隐《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
        【阮囊羞涩】《说岳全传》第十五回:“小弟等欲待回家,怎奈阮囊羞涩。”
    编辑本段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编辑本段故事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经常在嵇康家附近竹林中饮酒谈诗赋。阮籍阮咸叔侄家道清贫,但很清高。根据当时的风俗,每年七月七日,家家户户都翻箱倒箧把衣服都拿出来晒一晒,阮咸也不例外,他表示不要脱俗。
    未能免于俗例或常情。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2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白眼

        【名称】:青白眼
        【拼音】:qīng bái yǎn
           【释源】:《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常言“礼岂为我设耶?”时有丧母,嵇喜来吊,阮作白眼,喜不怿而去;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阮大悦,遂见青眼。”《笑史》刘孝标注引《晋百官名》亦载此事,文字略同。
        【说解】:青,黑色。青眼,眼睛正视时,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白眼,眼睛斜视时则现出眼白,故“白眼”是对人轻视或憎恶的表示。阮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魏春秋氏》)。嵇喜庸俗,虽为吊母丧而来,阮籍仍作白眼对之;嵇康高雅,且同为“竹林七贤”之属,故阮籍对以青眼。后世以青眼表示对人尊重,白眼表示对人轻视。宋黄庭坚《登快阁》诗云:“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为美酒横。”鲁迅《衷范君三首》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21: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囊中羞涩

          【拼音】náng zhōng xiū sè
          【解释】指口袋里钱很少。囊:口袋。羞涩:难为情,比喻经济困难。
       【出 处】 宋·阴时夫《韵正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近义词】囊空如洗、床头金尽、一贫如洗
       【反义词】腰缠万贯、富甲天下
       【注】又作:阮囊羞涩
        东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之子阮孚与他的父亲一样高傲放荡,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他整日衣冠不整,饮酒游玩,从不治家产,因此生活十分贫困,曾经把金貂拿去换酒喝。他经常带的钱袋,穷极时口袋里只保留一枚小钱。究其原因,是主人怕囊中无钱恐囊羞涩!实则是一种主人的善心!
        示例1、阮囊羞涩,行止两难。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
            2、尽管有“孝敬”各自“家长”的诚心,无奈阮囊羞涩,只好望茶兴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21: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阜阳阮俞古 于 2013-5-28 21:44 编辑

    阮郎归

          “阮郎归”的故事见于《太平广记》,讲述了叫刘晨和阮肇的两个人,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都很惊讶。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吃完饭又喝酒。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后来,刘、阮二人黯然返回山下,刘晨再次投入人世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阮肇则红尘看破,入山修道去了。
    词牌《阮郎归》就取自这个故事,最早是唐代教坊使用“阮郎迷”的曲牌,又叫“醉桃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0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03: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东东莞阮瑞荣 于 2013-5-29 09:12 编辑

                                                                       阮籍啸台

    “阮籍啸台”的典故:
           河南尉氏县城小东门南城墙内侧,有一座数丈高的高台。据旧志载此台原高15丈,夯土所筑,台上有很美的厅堂、苍翠的松柏。这便是著名的啸台,也是尉氏八景之一“啸台清风”。可惜的是,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啸台已没有了往日的美丽壮观景色,看上去,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呈不规则圆形的小土山,山侧后来人们重新加建的啸台严格来说仅是注明此地是啸台遗址而已。
           1700多年前,尉氏出了个旷达不羁的人物,名叫阮籍,做过步兵校尉。因阮籍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魏晋交替的动乱岁月,他看到动乱的政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就毅然弃官还乡,放浪于山水林木之中。阮籍既好饮酒,又善音律,人们常常看到他喝得酩酊大醉,衣冠零乱地走上城墙,时而弹琴,时而啸歌。每当他弹琴啸歌的时候,附近的乡亲父老便聚集城下倾听。他唱的歌词,一经人们写下来,便是绝好的诗章,有人说《阮步兵集》就是这样汇集而成的。
           当时,司马氏取代曹魏,建立晋朝,司马昭深知阮籍才学过人,想聘其女为子妻。阮籍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又怕司马氏加害自己,就借酒大醉60多天,酒醒后,忽然变得疯疯癫癫,不像常人。司马昭疑其有诈,就派人探听真伪。这人来到尉氏,接连见到阮籍所做的许多怪事。
           一次,阮籍一人驾车出游,信马由缰,顺着大路走去,直到无路可走,就丢了车辆,号啕大哭。哭罢,回到东城墙上,钻进茅庵,倒头便睡。正睡得香甜,适逢好友来访,两人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棋逢对手意趣浓。正在此时,家人来报,说是阮籍的母亲病故。他却非要赢下这局棋才回家,友人再三劝他,终不肯回。待下完棋回家时,阮籍既不啼哭,也不理丧,蹲在地上,如醉如痴。朋友来吊丧,他既不作陪,又不谢答,却以白眼视之,一会儿披头散发、仰天狂笑,一会儿饮酒赋诗、抚琴吟唱。晋文帝听到阮籍的这些作为,相信他是真疯了。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阮籍对抗当朝统治者的手段。
           阮籍活到54岁便死了。相传,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当时的人们在他弹琴啸歌的东城墙下,筑起一座高台,取名啸台。并且在台旁挖一小湖,让湖光水色映照着古柏厅堂。多少年来,无数学士名流来到尉氏,无不仰慕先贤,登上啸台,吟诗作赋。
    20090319103900_22.jpg
    qqqqqqq.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06: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6: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