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1822|回复: 0

    阮国同时期的诸侯国之崇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4 1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崇国

    百科名片

    崇国,古侯国,姒姓,位在今陕西西安市户县一带,崇国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前1051年被周文王所灭,并在此建都作丰镐两京。从史载纪年推算,古崇国建国应该在1200年以上。
    目录

    综述
    历史第一城
    编辑本段
    综述

    崇国,古侯国,姒姓,位在今陕西西安市户县一带,崇国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据说在今河南嵩山一带也有古崇国,那是虞舜时有崇氏部落首领鲧的方国,夏的前身。可能商代后有迁徙陕西的经历。殷末,崇侯虎即当时崇国国君。
    从《史记》对崇侯虎的记录言辞中看,崇侯虎还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殷商方国领袖。《史记》曰:“崇侯虎谮(读音:怎)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羑里在今河南汤阴)言语十分客观,有远见的。
    今陕西户县除了有鄠国土地外,还有一部分在古代属崇国。《正义》上解释“崇国是受夏鲧(禹的父亲)所封,虞(舜)、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间。”商末时崇国的国君是崇侯虎。凤鸣岐山,随着姬氏的兴起,崇国一直充当着阻击姬氏东进的角色。
    周自遭受戎狄入侵后,不断东迁,古公亶父带领他的臣民渡过漆水和沮水,迁居到岐下(周之先祖封地原本在邰,今武功县西南。由于这一次伟大的迁徙,他们又来到了岐下,今陕西扶风县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并始改国名为周(后稷后裔的封国)。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昔后稷封斄(读音:邰),公刘处豳(读音:宾),大王(古公亶父的父亲)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墙,务本业,故……。”文章中肯定地说明,斄 豳 岐 酆 镐,系后稷子孙的发祥地。那也是一个经过多次迁徙的族群。
    周国在东迁扩张过程中,与崇本有积怨,自然与崇国发生冲突,于是史籍中有了“伐崇”的记载。
    首先,《尚书·大传》中有“文王六年伐崇”的记载。其次,《史记·周本纪》曰:“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此句中的明年,指伐邘国的第二年,文王伐崇国的那一年,据推算即在周文王去世的前一年(文王八年),即公元前1049年左右。但与《尚书·大传》“文王六年伐崇”(前1051年)的记载有一点出入。说明在公元前1050年前后一年,崇国遭受到周的进攻而败亡。
    编辑本段
    历史第一城

    《吕氏春秋··郡守》所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就此说来,作为“城郭之始”,鲧建造的崇国城池应为中国第一城。打破了有人说“鲧筑城是为防洪堵水”的说法,主要还是“卫君、居人”。今天都认为“君”是指君主,崇国城里并没有君王,因此有人说鲧筑建的是尧帝的国都,并非崇国。
    其实古代对“君”的解释不只是指君王。《说文》:“君,尊也。”《白虎通》:“君者,群也。群下归心也。”《仪礼··子夏传》:“君,至尊也。”注:“天下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简而言之,君臣,群体、诸侯均可称“君”,我们权当把“君”当作政府的简称,“卫君”就是保护政要。“居人”即居住市民。在此之前,史书对鲧的记载很少,他的身份只是黄帝的后裔,权势之户,说他是部落领袖,也是根据黄帝的地位而推测。《尚书·尧典》详细记录尧帝根据四岳的推荐让鲧去治水过程。说明是鲧是从“崇伯”这个职务上调去的,“治水无状”后就被“殛于羽山”,不可能在治水失败后再去当“崇伯”。
    《史记·夏本纪》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又连山易云:‘鲧封于崇。’故《国语》谓之‘崇伯鲧’。”除此之外尚无其他“职称”,因为他的大儿子“大禹”治水成功后,建立中国第一个大统奴隶制王朝“夏”,故后人又将其父鲧称为“夏鲧”。如果说“鲧”是夏人,他死时“夏”朝也未“诞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