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5 22: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阮礼军 于 2011-5-10 11:10 编辑
平民市长阮成发:顶着骂声搞建设
在大武汉冲刺国家中心城市的征途中,阮成发是一位坚定的实践者和守望者。2009年某日,阮成发对本报记者无意间说道,“等我离任后大家某天突然想起来,能说,这个人还是不错的,武汉这些路这些建设如果当年不搞,现在就更麻烦了。(我就满意了)。”
短短一个月中,阮成发再次因“灰尘”和“厕所”两件吹毛求疵的小事,被武汉普通市民津津乐道。有着“平民市长”之称的阮成发,在公众眼中,却是推动大武汉交通城建的鹰派人物。
就在今年3月,阮成发又高调宣布了一项招致争议的投资计划:武汉砸下200亿打造辛亥革命百年庆典,该工程被外界指为有浪费财力和推高房价之嫌。
面对这一切,阮成发十分淡定。他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观点:武汉顶着骂声也应搞城市建设,对武汉发展有利的事,看准了我就会下定决心去做,从不为议论所动摇。阮成发常言,大武汉是个坐在预言上前途无量的城市,有朝一日,武汉一定能像上海一样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阮成发以平民市长形象著称。 俯身三镇
多数武汉市民,对阮成发的印象是,做事效率高,为人温厚,但凡涉及民生,他都事必躬亲,从不敷衍。
日前,阮成发又亲抓了两件民生小事。
6月5日中午,阮成发专程乘坐轻轨1号线2期“找茬”,从汉口黄浦路起点站上车,一路十几公里都未能挑出什么毛病,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在终点宗关站下车时,他突然注意到通道的顶篷上积有一点灰尘,就严厉说道:“这里也是武汉的‘脸面’,一定要搞干净”。
“这明显是鸡蛋里挑骨头”,6月12日,武汉地铁集团的王先生说:“但我们都习惯了阮氏作风。”
而在5月17日的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上,阮成发竟破天荒用1个半小时讨论武汉地图必须标明公厕的问题,还让副市长张学忙和人大副主任肖常谷自曝“如厕难”经过,当时场面颇为尴尬。
会上,阮成发疾言厉色批评样板厕所太过奢华:“那些用名牌,水磨石和电梯搞成的50年都坏不了的奢华厕所,对普通市民到底有何意义?”。其言辞之激烈,令在座的分管市长如坐针毡。
正是因为这些重民生抓小事的做法,阮被市民亲切称为“会闹眼子的平民市长”。
今年53岁的阮成发,出自普通工人家庭,地道武汉市黄陂区人,在武大和华中师大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从1975年他成为武汉民众服装厂一名工人,到2008年他荣任武汉市市长,整整33年间,他只因外调离开武汉5年。
正是长期融入武汉生活和工作的经历,才奠定了他对大武汉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对武汉普通民众充满感情。
阮成发常常轻车简从,有一件事令乡邻们印象深刻,他每年清明回老家黄陂区给先人上坟,每次扫墓完毕,就和家人泡几碗自带的方便面,吃完即上车返汉,来回一百多公里从不接受区镇任何部门宴请,多年来一直如此。
虽为千万人口特大城市武汉市市长,阮可能是中国副部级官员中微服私访最多,骑自行车最多的市长。
阮成发曾表白其对武汉的感情,“我出身工人家庭,市长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作岗位,平时我经常会一个人到处转转,我有时也骑自行车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听你们讲哪里好,哪里不好。我始终认为,要了解市民的难处就要俯下身子去……”
开放媒体问政
阮成发对媒体开放的姿态,为他博得如潮好评。
2009年轰动全国让武汉形象大损的“六连号”事件中,阮娴熟运用媒体和网络危机公关,重塑武汉政府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2009年6月,武汉市在公开抽签销售经济适用房时,电脑摇号居然摇出了概率仅千万亿分之一的“六连号”。调查发现,这6名购房户居然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区内办理了虚假资格证,实为社会人员与房产局勾结舞弊所为,从中牟利过百万。
最先将“六连号”事件披露出去的并非武汉媒体,而是一家在当地从事商业运营的房地产网站,相关部门掌握这一内情后欲处理该网站,获知这一消息后,阮成发严厉制止。
不仅如此,阮还认为,由楚天都市报首发的“六连号”报道,应获评好新闻奖。当他听说该新闻在新闻评奖中未获提名时,他在中央在汉及省市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深表遗憾,这个新闻怎么能落选呢?是不是大家忌讳什么呢?
他坦陈,负面报道确实让人不舒服,但能让政府更清醒,“我们有这个胸怀接受”
正是在阮的主导下,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形成了一个机制,凡是媒体关于武汉市的负面报道,都有专人整理送到他和各位副市长手中,并及时回报。
武汉媒体圈内,记者最爱参加阮成发的新闻发布会,阮的开场白往往是:“我有问必答,请大胆提问”。
除正确面对媒体监督,阮成发还倡导把媒体当成一种“问政”工具。据武汉市纪委向时代周报介绍,就在今年5月中旬,武汉市人保、公安、房管等五部门的“一把手”,通过武汉电视台《行风连线》节目,在演播室现场公开接受了1000万武汉市民的“电视问政”。“辛辣程度让几个一把手面红耳赤”,参加了现场演播的傅女士告诉时代周报。
当日问政前,市监察局首先公布上述部门254项承诺,并现场播放记者暗访短片。短片中,一个房产证不仅房间号不对,还把“杨汊湖”写成了“杨叉湖”,在重新办证时,又把楼层写错,这令房产局长当众尴尬掩面。
而当暗访短片播到公安局承诺缩短时间办理二代身份证时,户籍警却对办证者丢下一句话“这个承诺又不是我承诺的!”就在现场观众的一阵嘲笑声中,市公安局副局长刘菊生尴尬起身道歉,并承诺:“如再办不了就直接找我”。
武汉电视台一位编导对时代周报称:“《行风连线》已开办5年,在阮市长重视‘媒体问政’后,相关职能部门更加配合”。
重建大武汉
阮成发当前最头痛的事,就是中心城区“堵车”日益严重。2010年初高铁开通后,武汉陷入了这样的尴尬,一方面到广州只要3小时,到长沙只需1小时20分,而另一方面,从武昌到汉口汉阳多则要花2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大武汉已成为一个巨大工地,轰鸣、喧嚣,尘土遮天蔽日,无处可逃。
对此,阮成发毫不回避:“武汉现在是5000多个工地同时开工,这是造成大量堵点的重要原因。”
因为“堵车”,武汉市民和过境司机骂声一片,阮成发对此心知肚明,但他认为:“我们顶着骂声也要搞建设”。
据时代周报了解,截至日前,武汉轨道交通投资已超过150亿,仅2009年,武汉城建投资就接近千亿。在大武汉迅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为完善和提高城市功能,武汉已启动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城建行动。
“就像当年的广州和上海,这是大城市必经的阵痛”,市交通规划设计院的陈工说。
“不能错过建设武汉的大好历史机遇”,阮成发多次真情表白:“作为市长,我要对武汉的未来负责”。
记者了解到,到2013年后,武汉中心城市的地下就会形成一个地铁内环,二环线将取消红绿灯,设计时速高达80公里。而二环、三环和四环之间将自由贯通,到中心城区任意一点只需30分钟。
如果说“堵车”还能被市民理解的话,那么阮成发在3月初高调公布投资200亿筹备辛亥革命百年大典,则为他招来了“面子工程”的议论。
媒体和市民追问,武汉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才4500亿,200亿占其二十分之一,为何要花巨资搞这种“形而上”的东西?
事实上,200亿的98%以上都是用于完善首义广场等基础设施和周边旧城改造。“真正用于纪念活动的钱非常少”,武昌区市政局一位负责人说。
在一片纷扰声中,武汉本地一媒体客观指出,此举醉翁之意并不在庆典。辛亥百年庆典之于武汉,正像奥运之于北京,世博之于上海,是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契机,武汉正是借助这一契机表达重新崛起的急切之情,它可重构大武汉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主流记忆和复兴梦想。
居安思危
阮成发是一位福将,他出任武汉市长的2年,正逢大武汉高歌猛进之时。可谓:“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2008年阮上任之初,正逢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后捷报频传,武广高铁开通,长江隧道通车……
2009年末,在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武汉的GDP首次突破4500亿,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经济排名上升到第五位,首次实现了提档升级。接着,中央再次批准建立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捷足者固然可以先登,后来者未必不能居上。作为中部城市的老大哥、建国初期的中国第四大城市,阮成发的雄心在于,武汉要为冲刺全国副省级城市前三甲而努力。
当前,武汉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并逐步成为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外包服务中心。
武广高铁的开通,令阮成发信心更加坚定。新的时空坐标,意味着武汉要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重塑大武汉雄风倚马可待。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两会”湖北团讨论时提出:武汉要建设成为中部的龙头城市,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阮成发把中央和温家宝的期望第一次完整地写进了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当时念这句话时,显得神情凝重,似乎字字千钧”,武汉晚报一记者印象深刻。
曾有记者问阮成发,你最希望看到的武汉是什么样子?他不假思索道:“武汉不仅长高,长壮,城市综合实力位次提前,而且成为一座更宜居的城市”。
就在4月13日的武汉市环委会第一次会议上,阮成发对武汉成为全国中心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大声疾呼。“武汉空气太‘脏’严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而武汉市中心城区每天制造生活垃圾就有6000多吨,并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如果所有垃圾都进行填埋,不出50年,整个武汉城区将埋入2米深的垃圾山下。”
“这些数据和事实,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啊!”阮成发深知,武汉要真正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方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9年某日,阮成发对本报记者无意间说道,“等我离任后大家某天突然想起来,能说,这个人还是不错的,武汉这些路这些建设如果当年不搞,现在就更麻烦了。(我就满意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