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18 15: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武汉阮化植 于 2012-7-18 15:10 编辑
0 N2 h* q! y5 o
3 e- @; h# v6 O) q% w开展宗亲工作,需要持怎样的态度,怎样的精神,一个发生在三百年前的真实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l+ A6 u. ~5 q1 I1 Q
1 _0 m" c* s, J! m! _: D
千里寻亲续谱记(草稿)
' I; `6 P6 @6 \1 M% c+ F" i$ {3 A \0 z& n, F% `% J q0 R; ?
# ?6 }4 A1 i- g# D1 D4 F# f
事情发生在三百多年前的康熙年间,但事由还必须从更久远的南宋时一个叫阮昭公的人说起。) M3 w6 ~/ H8 T* W: o
宋时有阮昭公(公元1132--1203年) 字子明 号螺峰 祖居江西新淦(现新干);官江西吉州录事参军,遂居吉安城北小市头,为吉安阮氏一世祖。配杨氏继配高氏子一,名禹。7 P, g/ q3 g+ ^$ o6 \6 n, J" H: S
禹公(昭公二世) 字相舜 号宜修,官龙泉县教授;配彭氏子二:长子名达.次子名述。! ~+ u" C: x. I0 l1 h6 z; v
达公(昭公三世) 字德夫 号克诚,官广东连山县主簿升连州兵马钤辖,配陈氏子一,名霖。: Q' S. u$ k8 S3 u V4 b1 O' L* |
述公(昭公三世) 字绍夫 号克章,官荆湖制置使兼知岳黄二州事,配陈氏子三,长子名霆.次子名雲.三子名霭。
- N9 M+ L" ?5 S6 E4 J1 H 霖公(昭公四世)字民望 号石峰,官海南海北道帅府知事,配吴氏子四,分别名均.浩.铎.焕,(排行称万一.万二.万四.万九)。
* q; o0 S$ ]( C0 k 霆公(昭公四世) 字民仰 号吉峰,官湖北黄州教授升鄂湘兵马行车副使,配扬氏子四,分别名增.彬.镕·燧,(排行称万三、万六、万七、万八)。% o- W' n5 \4 x" h5 |
雲公(昭公四世) 字民畏 号肖峰,配罗氏子三,分别名坤、楚、镒,(排行称万五、万十、万十一)。0 }2 [( ~/ p4 i; P3 h& g- j
霭公(昭公四世) 字民怀 配刘氏,子一名遵,(排行称万十二)。
# F; e4 v0 o# `- [3 O1 E 昭公五世中:万一、万二、万四、万九留居江西本土;
2 a" u) {, x5 x7 n6 n! X 万三、万五、万六、万七、万八 万十 万十一 万十二随父任或经商迁居湖北, 他们或子孙成为湖北各地阮氏始祖。& l/ |# D) O( F A1 z) v' A U3 p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江西吉安阮氏修谱成功,世系表中江西族人排到昭公十世,而迁居湖北的族人只排到昭公六世,这从侧面反映迁居湖北的族人从元时就与江西族人逐渐失去联系,但故乡的宗亲始终没有忘记在外的游子。3 P# b( w7 ~- u0 j& v( E. I; Q0 K
又过了十几代到了康熙末年,江西吉安安福阮勷(字珍山)心笃宗谊,必欲遍海内同姓汇集为谱,如海水一勺不漏,他开始了艰巨的寻亲索谱工程。他从先世所传总谱(洪武十五年老谱)中得知湖北麻城、广济、黄安 通山 等地有昭公后人,他手录老谱于康熙已卯年(公元1699年)不惮千里邮寄至湖北麻城,与迁居麻城阮氏族人即万六公长子仁卿(昭公六世)一派取得联系。7 V, e) }/ e5 z- @. {- d x
湖北广济(现为湖北武穴)族阮楚泽(字友汉)在去齐安(湖北黄州)赶考的途中听说此事,特绕道麻城去麻城族人阮翊周家览谱并手抄一份带回广济。这样迁居广济的万三公一族也得到祖谱并与江西故乡取得联系。. K! [+ i5 j$ Q g
在成功联络到麻城、广济族人后,珍山公又开始着手与迁居到湖北的另一大支即以贵卿公为始祖的黄安族人的联络。- u, I$ q. N& G' F, v' n2 v( e$ R% u' B
阮贵卿是万六公次子 生于公元1281年(元代中期) 讳君用 字宣攸 宋时其父万六公居麻城白杲,元时贵卿公迁麻城太仙乡七里坪。贵卿公少时喜读兵书,晚岁参加农民起义出佐明太祖朱元璋,官总戎 从征陈友谅 鄱阳湖大战五昼夜 公窥士气稍靡 挺身直前 被炮碎首 朱元璋嘉其忠勇 铸铜头敕葬七里坪阮家畈村右南向 题其墓曰铜头将军载武勋。后贵卿之长子寿甫袭父职官总戎。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政府割麻城太平 仙居二乡 黄岗中和乡 黄陂滠源乡没立黄安县,太仙乡划归黄安县,贵卿公(昭公六世)成为黄安县阮氏始祖。到康熙年时,已传至十八代 (即昭公二十三世),贵卿公位下三大支七分支遍布湖北北部河南南部七个县。+ Y) p8 o" m- D" b9 E4 V( u
康熙辛卯年(1711年)珍山公派儿子亦亢千里访至黄安索谱,不料此时该地兵荒马乱,加上黄安族人分居七县相隔数千里,山高水遥续谱之事难以进行。. ], G8 P, f4 C0 u
黄安续谱未成珍山公毫不放弃,丁酉年(1717年)仲月(二月)他又派另一个儿子非庸自吉安涉彭蠡(鄱阳湖)过长江翻山越岭不惮数千里到了广济。在广济族人阮楚泽的陪同下过麻城,询宗访派终于到达地处大别山的黄安县,黄安族人群接之喜出望外。非庸同楚泽在黄安住了一个多月,“谆谆以谱致意族众悉动其仁人孝子心,择期四月初八日各持牲醴告祖庙不以。”尔后黄安族人十五世孙(昭公廿世)阮时桢阮时礼兄弟二人冒酷暑阅三月经七县翻山涉水数千里搜集族人信息;而编辑人员则“日则不遑暇食夜则挑灯达旦”。在江西族人、广济族人的支持鼓励下,经八个月的艰辛,就在当年冬月(1717年)湖北黄安阮氏宗谱续修成功。 (1952年黄安县更名为红安县) |
|